此前阿里方面曾多次狀告第三方比價軟件,而今卻推出自己的此類工具。那么這樣的轉變,又是因為什么呢?
俗話說“貨比三家不吃虧”無論在線下還是線上購物,比較同一款商品的價格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。而在日前,新版的淘寶APP中上線了“比價查價”功能,用戶搜索“有好價”即可進入。
盡管目前這一功能僅支持“有好價”頁面中的商品,用戶無法自行搜索商品,并且不能直接從購物車進入,但是在這一功能中,可以更為直觀地看到“過去特定天數內在正常銷售狀態(tài)下的成交價格”,并對自己加入購物車的部分商品進行“價格監(jiān)控”。
隨著今年的618大促將至,淘寶此舉似乎是為消費者來了一針“強心劑”。面對此前用戶對于各類促銷時商品價格其實不及平日優(yōu)惠,以及對部分商家“先漲價后降價”等質疑,淘寶方面選擇直接為用戶提供“比價”工具。
但或許有些朋友不知道的是,此前阿里方面曾多次狀告第三方比價軟件,而今卻推出自己的此類工具。那么這樣的轉變,又是因為什么呢?
早在2016年2月,阿里方面就曾將比價網站“購物黨”訴至法院,并在相關媒體采訪中表示,“‘購物黨’的比價手段讓他們忍無可忍”。據悉,“購物黨”是以瀏覽器插件的形式存在,并支持對淘寶、京東、蘇寧、當當、亞馬遜等數百家電商網站進行比價,甚至還可以進行180天的歷史價格跟蹤。
作為第三方比價插件的“代表”,盡管阿里方面當時曾表示“并不反對比價”,但“購物黨”在網頁上強行植入插件、破壞了頁面,并影響了用戶體驗。而每一個淘寶的商品頁面都有著作版權,因此最初是以侵犯著作權為由起訴“購物黨”。
時隔兩年后,網易有道推出的一款裝機插件“惠惠購物助手”,也遭到了阿里方面的起訴,而此次的理由不僅僅是侵犯了著作權。當時阿里方面曾指出,該網站插件劫持了原本屬于淘寶的巨大流量,并通過嵌入自己與其他企業(yè)廣告的行為,獲取了不正當利益。
但對于“惠惠購物助手”是否涉嫌插入和遮擋、是否構成流量劫持、是否進行不當廣告推廣、提供比價信息是否真實公允等問題,當時并未給出一個準確的結果。而這實際上也說明,比價與電商平臺共生行為邊界較為模糊、還很難做出判斷。
不過如果將時間繼續(xù)往回倒推,阿里方面其實同樣也不能將自己與“比價網站”撇清關系。早在2010年,阿里曾推出過一個全網購物導購比價資訊平臺“一淘網”,隨后在2011年京東修改了網站設置,拒絕一淘網抓取其商品信息,并拉開了各電商網站對“一淘網”抓取的屏蔽,其中就包括蘇寧易購與當當網等。
然而更戲劇性的事情還在后面,在當當網屏蔽一淘網八個月后,前者表示,“一淘網抓取技術逐漸成熟,當當網愿意與其合作”,這在當時也被認為與“當當謀求與其他電商平臺合作擴大入口,或將入駐天貓”有關。而蘇寧易購方面則一直堅持與“一淘網”互掐,并在2013年表示一淘網沒有監(jiān)控其 “特價限時搶購活動”和“第二單半價”等促銷活動,比價信息有失公允。
其實從這些平臺的“對線”中不難發(fā)現,比價這件事遠比其看似簡單的功能要“復雜得多”。對于消費者而言,使用比價工具無非是想找到全網最低價,但對于平臺而言,一旦“一淘網”這類工具成為“搜索入口”,必然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流量。更進一步來說,如果做全網比價工具的網站或工具有著自己的“小心思”,屏蔽電商平臺的服務優(yōu)勢、而放大其價格劣勢,在更多利益的影響下或許也難保自身的公正。
此外在比價的情況下,不僅消費者潛意識會對商品價格變得更為敏感、還有可能會忽視原本其他的考量因素,例如商品評價、售后服務等,甚至還可能會導致商家為了獲得更多的顧客主動降價。但降價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商家利益,尤其是基于C2C模式的淘寶/天貓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如今淘寶上線的是面向自家平臺的比價工具,所以顯然不會對其他電商平臺造成任何影響,同時也不涉及到對自己的“侵權”。相反正如前文所述,“比價”功能與此前淘寶推出的統一價保中心、要求618商家簽署價保服務協議的目的一樣,主要是為了避免活動優(yōu)惠力度不及日常,以及商家不規(guī)范調價等現象。

除了對于商家的管控外,目前用戶在進入“有好價”頁面后,還能夠看到諸如百億補貼、聚劃算等優(yōu)惠信息,這無疑也為這些促銷開放了另一個入口。并且在可以直觀地看到價格變化趨勢的情況下,一旦商品價格降低到消費者所能接受的范圍,或許也可以提高交易量。
更進一步來說,在如今電商平臺促銷已經成為常態(tài)化的情況下,淘寶也同樣需要通過推出更多功能以及優(yōu)化用戶的體驗,來獲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。而此次上線的比價功能,顯然是淘寶向消費者端的又一次靠近。
其實近一年來,淘寶APP的變化可以說是非常頻繁,比如盡管曾經堅決對修改賬號名的呼聲發(fā)出了“不改”的回應,但在今年已經開始逐步支持用戶修改賬號名;針對購物車則相繼上線“一鍵分享購物車”、“給愛的人也送一份”、“順手買一件”等功能;同時在價保方面,也明顯投入了更多的精力。
此前阿里巴巴副總裁、天貓負責人吹雪曾在去年的618大促后表示,“反壟斷之后,天貓看到自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提升,如積極改進服務質量和客戶體驗,不干預商家合法和正當的商品管理、價格管理”。而在戴珊的領導下,如今淘寶和天貓也正式走向融合,并指出新的架構將“全面聚焦用戶體驗、客戶價值“。
顯然,與修改賬號名一樣,“比價查價”作為一個消費者同樣極度在意的功能,盡管淘寶目前所提供的這一功能相比于第三方還遠談不上完善、方便,也無法了解全網的商品價格變化,但也是行業(yè)中頭一遭了。并且在淘寶已經先行的情況下,其他電商平臺會選擇跟進嗎?